跳至主要内容

进入熊市以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场围绕创作者版税 的争论。 以下是 @BanklessHQ 作者 William M. Peaster 整理的熊市以来版税争议的时间线

 

sleepy.mid 🦇🔊
进入熊市以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场围绕创作者版税 的争论。 以下是 作者 William M. Peaster 整理的熊市以来版税争议的时间线,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连串的大争议事件: 2022年7月 — Sudoswap,这个OTC NFT交易平台转型推出了NFT AMM协议,在用户交易时不需要支付创作者版税; 2022年10月 — Blur,一个「面向专业交易者的NFT交易市场」推出,刚上线时用户可以选择不支付创作者版税,并且在宣布多轮$BLUR空投计划后,该平台迅速积累了大量的交易量; 2022年11月 — OpenSea推出了Operator Filter,这是一段代码,NFT Collection使用这段代码后便不可以在那些无需支付创作者版税的平台交易,比如Blur、LooksRare、NFTX、sudoswap等;而新的NFT Collection如果想在OpenSea收取创作者版税则必须要使用这段代码; 2023年1月 — Blur利用了OpenSea的Seaport市场协议,绕过了Operator Filter,使得用户可以在Blur和OpenSea上交易这些NFT,并在两者之间执行最低0.5%的创作者版税费率; 2023年2月 — OpenSea将其交易手续费费暂时降至0%,并引入了可选的版税支付,如果买家不愿意支付更多,将执行最低0.5%的创作者版税费率。 2023年6月 — Sudoswap推出了v2协议,通过ERC2981和Manifold的Royalty Registry支持链上版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项目开启了取消创作者版税的内卷战争结果最终它自己又回到了原点,并且为这些链上强制版税解决方案提供了编程支持。 2023年8月 — OpenSea宣布计划停用其Operator Filter,因为并没有得到「Web3生态系统中每个人的支持」,并将创作者版税改为可选项。但是消息发出后遭到了大量反对,Yuga Labs宣布将停止支持OpenSea Seaport协议。 站在从业者、创作者、投资者的角度综合来看,创作者版税的这些争论其实我都能理解,但是对于OpenSea等平台的决策我并不支持。我认为他们的问题并非出在「不尊重创作者」,而是「一刀切」。 让我们回想一下NFT的创作者版税是如何诞生的。 五年前,加密艺术平台 开创性地提出了创作者版税概念,确保了艺术家的NFT作品在转售后也可以让艺术家本人获得一定收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举措是伟大的,因为我们在传统世界见到了太多「生前穷困潦倒,逝后身价百亿」的艺术家,而这个机制也让在2018年被 以90美金售出的《Right-click and Save As guy》在首次售出的1000多天后,依旧通过二级交易为他带来了将近25万美金的收入。印象中我也并没有看到有人对这个模式提出反对。 可以说创作者版税的争议是随着PFP的热潮而诞生的。印象里之前在炒无聊猿的时候就在群里看到过一些人抱怨卖了50ETH但是只到手40+ETH,不过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在抱怨。不过牛市的时候大家都能赚到钱,于是便一切安好,等到熊市之后就开始有了诸如「创作者版税导致NFT流动性差」这样的观点,也开始有NFT交易平台开始拿NFT版税开刀。 矛盾的背后其实是几个我一直在思考也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在SuperRare最初提出创作者版税概念的时候,本意是为有才华的艺术家创造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用来捕获艺术品二级市场涨价产生的价值,因为大部分艺术家不懂商业,唯一的商业模式就是不停地创作、卖画,但矛盾的是相对来说作品数量多的会不值钱、艺术家没逝世的作品不值钱(因为没逝世意味着会创作更多作品),但是创作者版税收入相当于可以让艺术家在不增发新作品的情况下取得收入,理想状态下可以让作品价值发现的过程提前。 那么把这个机制挪用到 所有 10k NFT Collection上是否合理呢? 我们先顺着上文,按照艺术家的这条思路来梳理这个问题。你觉得一个Collection应该算是艺术家10k个独版作品还是1件10k份的版画作品?之前参加一些所谓「艺术类PFP」项目的AMA时,他们常常采用第一种说法意图抬高一万个头像的价值。但是在我看来这其实只能算是细节更多样的版画,用一堆重复的元素进行随机组合,从工作量和作品内容上来看都撑不起「10k个独版作品」的说法(况且独版作品量这么大难道真的是件好事吗?),价格也更不应该和艺术家曾经的独版作品做对标,甚至都不能对标其曾经发行的版画作品,你见过哪个艺术家发过总量一万份的版画吗,这个量大到甚至只能称其为「装饰画」。 圈内的朋友都知道,一个代币的碎片化拆分往往会让更多流动性流入,价格会被炒得更高,比如之前波卡在100美金左右进行了1:100的拆分,拆分后价格立刻上涨到5美金。而PFP在我看来就是把一件作品按照1:10,000进行了拆分,好处是带来了更高的流动性,抬高了作品的总价值。 与此同时,被拆分的还有创作者版税。XCOPY的《Right-click and Save As guy》为他赚到的第一笔版税收入,是在一级市场售出之后的第三年,价值9.9 ETH;半年后才有了第三次转手,带来了160ETH的版税收入。对比之下,拆分的版税收入为创作者带来了更高的版税收入和更好的现金流。而这也为艺术家个人IP以及其创作的艺术IP价值得到提升,增加了未来作品升值与IP商业化的机会。与此同时,入局的还有商人。他们希望通过这个模式快速打出一个IP,然后对IP进行商业化变现,而IP变现是需要时间沉淀的,版税收入给了他们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但是,作品和版税碎片化带来的高流动性成为了一些人眼里的「机会」,于是打着「社区项目」、「只是艺术」的名义发行一个又一个10k NFT Collection,把社区、艺术当作诈骗行为的挡箭牌。这些项目不仅从市场抽走了流动性,也让大批投资者开始抵制创作者版税,他们说:「凭什么这些项目躺平了还能赚到钱?」 社区共创和艺术都不应该成为soft rug的借口。小米起家也是做社区共创,但是小米本身并没有躺平;而艺术家和画廊做展、参加各种活动都是在努力销售作品以及为IP增值,就以做展举例,很多NFT项目方以为的做展就只是社区征集几个头像编号然后打印出来挂在墙上,但是艺术家和画廊要考虑到各种观展体验以及商业模式。举例来说,很多艺术展会在面向大众开幕的前一天组织VIP和媒体观展,目的除了做PR之外,还为了销售,这些VIP是艺术家和画廊的藏家,他们会在艺术展开幕前买走一部分展品。此外还要考虑到作品呈现方式、制作搭建各种装置,并且也要做各种推广营销,并不是只要打着「艺术」的名号就可以躺平,每个行业赛道都要付出努力去做该做的事情。 我支持创作者版税,因为见过创作者版税给艺术家和项目方带来太多实打实的帮助;我也理解如今那么多平台取消创作者版税,一方面是熊市大家都不好过,另一方面是诈骗项目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我非常反对如今各个平台不负责任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我们可以鼓励艺术家思考如何进行更好的商业化,但不能逼迫每个创作者都变成商人,同样我们也应该给予持续努力的项目方对一些耐心,IP价值感的打造以及IP变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事情。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